1)第三十四章振臂高呼旗开得胜中了圈套一命呜呼(1)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玄感居然会反叛,这是杨广万万没有想到的。但是追根寻源,变生肘腋,还是要怨杨广自己埋下了祸根。他为此后悔也就不足为奇了。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玄感凭借着父亲杨素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文帝开皇年间就已经侵权一时了。父子二人曾经一度同为二品官员,朝会时也列班而立。只是后来文帝感觉这样有失杨素为父的尊严,才将杨玄感降为从二品。

  杨玄感小时头脑愚钝,虽然体魄强健,面貌英俊,却不灵敏,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好多人都说他弄不好要长成个痴子。杨素却不以为然,似乎对儿子的前途胸有成竹,常跟朋友说:“我儿子一点儿都不傻,必是大器晚成。”

  果然,杨玄感少年时候开始读书,练习骑射,长进极快。凭父亲的权势至柱国,后来又做了宋州刺史。杨素死后,他去职守丧,刚一年多,便被皇上任命为鸿胪卿,袭爵楚国公,后迁礼部尚书。

  杨素因受炀帝猜忌,逐渐疏远冷落。后来炀帝为消弥天象之灾,改封杨素楚国公,至使他忧愤成疾,病重后绝医而死。作为儿子,杨玄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杨素死后,皇上竟对近侍说:“如果杨素不死,朕必诛灭其九族。”这些话也传到了杨玄感耳朵里。对所有这些,他都深埋心中,声色上丝毫不露,反而更尽心竭力报效朝廷,暗暗觊觎有朝一日手中能握有兵权。

  他曾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玄感世受国恩,得皇上宠任,如不立功疆场,实在问心有愧!如四方有风尘之警,玄感愿执鞭行阵,为国效微薄之力!”

  段文振把这些话传给皇上,杨广高兴地在群臣面前夸赞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话的确不虚。”从此更加看中杨玄感,许多朝政大事也让他参与。

  在朝中诸多臣将看来,皇上对杨素的猜疑忌恨已到了非置其死地而后快的地步,对杨玄感却如此恩宠有加,实在不可思议,根本不像皇上一惯为人处事的秉性。杨广之所以懊悔不迭,或许概因于此。他对杨玄感不但毫无戒心,还在这次出征高丽之前,委以他坐镇黎阳督运粮秣的重任,对杨玄感来说,可真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自古以来,征战前线因断粮而导致士卒哗变的事例已不鲜见,杨玄感原来就打算利用这一招。他扣住黎阳的粮草迟迟不发,想使辽东隋军乏粮致变,然后趁乱起兵。

  杨广见粮食运送不及时,三天两头派使者前来催逼。开始,杨玄感还对来使说:“近来盗贼蜂起,永济渠水路不太平,不可大批运送粮食。可是这种托词只能遮掩一时,后来见皇上催得火急,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就决定立刻起兵。他先写了两封信,一封派人密送到辽东阵前,让兵部侍郎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