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皇上已非当年晋王五子之歌惹祸上身(3)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臣百若都如你这样忠心,朕便可以无虑无忧了!”

  文帝又当着文武百的面说:

  “苏威如果不遇朕,其才干就得不到充分施展;朕若是不得苏威,也无法推行治政之道。杨素文武双全,但论斟酌古今,助我宣化,他就比不上苏威!”

  苏威与高熲同心辅佐文帝,治理国家,使大隋立国不几年便天下大治。文帝令朝臣修改旧法,成为一代通典,其中多数律令格式,都出自苏威笔下,被公认为朝臣中的能人。

  苏威的儿子苏夔,也很有才学,加上父亲地位显赫,许多王公大臣都与他有很深的交情。文帝曾诏令议礼乐之事,苏夔跟国子博士何妥各出一个方案,而且互不相让。于是文帝将两个方案交百僚复议,同意苏夔方案的朝臣占了十之八九。何妥很没有面子,恚恨地说:“我苦读四十多年,反败在毛头小儿手下。”

  何妥咽不下这口气,就四处搜罗证据,奏告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党营私,安插亲信,以旁门左道任用自己的叔伯兄弟苏彻、苏肃等枉冒为。

  文帝即令蜀王杨秀调查,竟查明奏告属实。文帝召见苏威,拿出《宋书》,翻到《宋书·谢梅传》篇中有关朋党的段落,命苏威诵读。苏威惶恐不已,立即顿首谢罪。文帝却说:“现在认罪已经晚了。”

  于是革去苏威的爵,以开府身份回家,朝中许多名士也因此受了处罚。

  过了没多久,太子杨广便向文帝进言:“苏威是个德行端正的人,只是被人所误罢了。”文帝下诏复爵邳公,任为纳言,苏威重又得以信用。文帝病重仁寿富的时候,诏杨广前往侍疾,命苏威留守京师。

  杨广即位后,加苏威上大将军。高熲直言犯上被诛,苏威又受到牵连免。一年之后,又复起用,任为鲁郡太守,随后召还京师,拜为太常卿,继而加左光禄大夫、纳言。

  苏威虽然仕途多有坎坷,但对朝廷尽忠尽力之心始终如一、不曾改变。然而,大业十二年的这个上巳日,在看了隆重的七十二水戏和宏伟的毗陵宫苑图纸的这一刻,苏威对皇上和国家的希望与信心之光开始熄灭。自知之明告诉他,年逾八十的苏威,在朝中的高位就要坐到头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百群臣向皇帝献奇器珍玩,作节日的祝贺。满朝文武中,惟有苏威一个人给皇上敬献了一部《尚书》。

  杨广熟读史书,他一眼就看透了苏威献《尚书》暗含的讽谕之意。《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夏朝太康暴虐,出外打猎游玩,一百多天了还不返回京师,部落首领后羿起兵造反。太康的母亲和他的五个兄弟徘徊洛水岸边,怨愤交集,慷慨作歌五首:

  皇祖大禹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