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李渊发动晋阳兵变开皇盛世已到尽头(2)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看鹬蚌之争,坐收渔人之利也不晚!”

  随即,李渊命记室温大雅再回一书说:“我虽庸劣,幸承祖先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国家倾覆而不扶,将为时贤责备,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兆民,必有主宰,当今可做天下主宰者,舍密公还能有谁!老夫已过知命之年,无心力图天下主宰。衷心拥戴贤弟,攀鳞附翼,望弟早膺图箓,以安宁天下百姓!如能以我为李氏同姓,宽容接纳再封于唐,有此殊荣足矣。至于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我无此能力气魄。汾晋左右,尚须安固,盟津之会,无暇顾之。”

  李密收到这封书信后高兴万分,逐一示左右将领,说:“唐公都推我做盟主了,不愁天下不定!”

  此后双方信使往来不断。

  李渊西进关中之前,还办了一件大事:派刘文静出使突厥,面见始毕可汗,请他出兵相助,攻取长安。李渊此举有他一定的道理:一是自己的力量毕竟还是薄弱,如遇大敌,难以抵挡,有了突厥帮助就会强大多了;二来如果突厥出兵,就与自己成为同路,算是入了伙。若不然,自己率军西进,突厥瞅准空子领兵南犯,必将把自己推入首尾难顾的尴尬境地。

  刘文静临行前,李渊再三叮嘱,对始毕可汗一定要许以厚利,反复重申:如可汗相助攻下长安,民众土地归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

  李渊率军西进,一路上广发文告,向沿途郡县民说明,此去关中是为尊立代王为帝,并别无他图。

  走到当年与甄翟儿大战的雀鼠谷,适遇大雨连绵,山道泥泞,不得前进,只好驻军贾胡堡,此地距宋老生屯守的霍邑只有五十多里。

  雨幕时疏时密,却是终日不停。军中的粮食已不多了,刘文静至今杳无音信。李渊整天愁眉不展。这时又听风传,突厥要乘虚攻袭晋阳。李渊急了,连忙召集将佐,商议着要撤回太原。

  裴寂表示赞同:“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恐怕不易很快攻破。李密口说联合,但此人奸谋难算。突厥一向言而无信,惟利是图,居心叵测。太原是一方都会,我军将士的家眷都在那里,不如先救根本,再图后举。”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说:“现在已近秋季,稼禾遍野,不必为无粮忧愁。宋老生虽然据险霍邑,但他生性轻躁,无勇无谋。李密顾恋仓粟,不会远离东京西进。至于突厥欲袭晋阳一说,文静公还没回来,不知实。隋,所以不能偏信谣传。归到根本,我们既然举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就当先入长安,号令天下。如果退还太原,据守一城之地,岂不与盗贼流寇一样了吗?”

  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也附和说:“二弟说的有理,不能撤回太原。”可是李渊已下定北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