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皇太子自建庶人村晋王使计挑拨事端(2)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皇过奖了。扬州所辖州县原本就是国中富庶繁华之地,这几年风调雨顺,商旅畅通,更显得诸业蓬勃向荣。说到根本,这都是父皇圣恩浩荡,佑护天下政通人和的结果。国家大业隆盛,地方才能随之兴旺。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并州还是扬州,儿臣时时谨记父皇教诲,凡事无不以克勤克俭、体恤百姓的圣训为指导,从中受益匪浅!至于儿臣本身哪里有什么德能才干,不过是属官的夸张而已。”

  对于杨广的谦虚谨慎,文帝非常欣赏,因而更加喜形于色,说道:“朕以为并不尽然。若说下官难免有虚夸的赞颂之辞,那智顗禅师的奏表却是真情实言的。”

  智顗是江南天台山天台寺的禅师,也是南宗禅的始创者和著名领袖,与杨广私交甚深。

  文帝对于佛学禅宗极为推崇,也非常愿意与人切磋议论。

  而杨广对佛教的推崇,当然缘起于父皇。他上任扬州总管不久,就在广陵的大召寺设下“行僧斋”,隆重地接受了“菩萨戒”。为他受戒的戒师便是专程从天台寺请来的智顗禅师。受戒之后,知送给杨广……个法号:“总持菩萨”。总持菩萨是指那些修行到家、功德圆满的菩萨。在佛门,这不光是一个法号,更是一项了不起的荣誉。

  自此杨广与智颧不断有书信往来,讨论佛学经典,交流本人参禅悟道的体会。对佛门有利的事,杨广更觉得义不容辞。智顗曾先后请他做庐山东林寺、峰顶寺和荆州玉泉寺的施主,他都欣然接受。而且还将智顗修建玉泉寺的事上奏父皇。文帝亲书“玉泉”寺额赐于智。由此智顗又与皇上搭上了联系。每逢节令,他都差遣僧人进京朝贡。文帝宫中的一卷《玉泉伽蓝图》就是智顗送上的。智顗还常有奏书报来,刚才文帝对杨广提到奏书,便是不久前刚刚报送来的,而且还是专为颂扬杨广在扬州的政绩而写的。

  文帝对智顗所言笃信不移,他也更相信做扬州总管的阿䴙不会辜负自己,兴致所至,使他一边喝酒,一边将智顗的奏书对杨广背诵了几句:“茂绩振于山西,英声驰于江左;管淮海之地,化愚钝之民;今太平之世,路不拾遗……”

  听着文帝的背诵,独孤皇后自豪地笑了。或许是喝了几杯酒的缘故,她笑得那么光鲜灿烂,神采飞扬。她笑着,对杨广说:“阿赓,记住你父皇的话,江山社稷长盛不衰尽在人为,咱大隋天下还得指望着你哩!”

  杨广觉得,母后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一种暗示。鼓励是明摆着的,要自己以一贯之,尽心竭力,恪于职守,让江山社稷长盛不衰,做一个不负朝廷,又深得百姓拥戴的好王好官。那么暗示呢?母后在暗示什么?就得全凭自己揣摩了。

  杨广信奉南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