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 吐蕃军队_崛起烽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被统治的吐谷浑两部。

  其军政可以说是对大乾边军的照搬照抄。

  吐蕃赞普以各地氏族部落为基础,设置千户,以当地势力最大的氏族长为千户长,十个千户形成一翼,翼分上下两部,如右翼分右翼上部、右翼下部,各置翼长一人,此翼长名义上管辖五个千户。

  吐蕃本部共划分有四个翼,计有中翼、左翼、右翼、支部翼,另内附的苏毗,也成立了支部孙波翼,共有五翼。

  此即所谓五翼六十千户,其中有十个千户属於羊同部落,羊同部落并未成立翼。

  吐蕃的翼、千户等建制,系以军队编组形式组织百姓,即结合行政、军事及生产三位一体的制度,以符合容易动员、简单编制的要求,能够顺应吐蕃扩张国势,开疆辟土,干戈时兴的需求。

  同时与吐蕃军事部落相联系的是吐蕃本部有“桂”、“庸”之分,“桂”即武士之意,桂是吐蕃本部执行军事任务的高等属民,“桂”身份较高,是军队作战的主力,类同于府兵,“庸”则从事农牧业生产,交纳赋税,其身份较低,属于下等庶民和奴仆。

  战时则按部落成员身体强弱及职业特点编成由充当作战主力之“射手“和负责承担“射手”的一些杂务并参与作战的“护持”两部分人员组成的军事编队出征,通常而言“射手”为桂,“护持”为庸。

  这次吐蕃人整备军队来寇边,实则也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来自大乾军队的威胁,安西都护府自从姜屠离开后,便没有西进。

  因此,吐蕃人东进试探大乾,未尝不是因为姜卜袭爵齐国公。

  现在,吐蕃人的西南两边是高耸的山脉,北进之路被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阻拦,只剩下了东进这一条路,若是此战胜,吐蕃人梦寐以求的剑南道的平原便到了嘴边。

  只是这些吐蕃人谋国之谈,必须迈过大乾府兵这道坎。

  敌众我寡,蜀王赵载校对于勋贵们的要求只有两个,不失地,立国威。

  立威之战,太子赵载承没有打赢九胡罗斯,他,蜀王赵载校要打赢对吐蕃的一战。

  苏策来到茂州,只做了两件事,整军,备战。

  手头一万府兵以及随军而来的各个折冲府的校尉,旅帅。

  因而,苏策手下并不缺战将,但是一万府兵略显不足。

  好在陇右道也整备了七万厢军,外加松州等地的府兵,吐蕃的吐谷浑部却是动弹不得。

  失去了吐谷浑部也出乎吐蕃人的意料。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时,吐蕃人东进试探之战,已经成为了不得不胜的一战,否则吐蕃赞普便会失去吐蕃各部的支持。

  战争的红利是吐蕃各部落凝聚力量的前提。

  外战胜,得川蜀,外战败,内战不休。

  吐蕃赞普也很明白吐蕃当前的处境。

  虽然没有亲征,但是吐蕃此战五翼中的中翼、左翼,派出四位翼长,二十个千户,其中吐蕃所谓射手共计两万人,护持四万,还有奴隶十四万。中翼主攻松州,左翼主攻茂州。

  随着牡丹内卫的消息越来越多,苏策也感觉到了战争的刀锋近在咫尺了。

  蜀王赵载校就藩之后,根本没有精力去处理杂务,应付完益州的官员,赵载校带着周正去了益州外的府兵大营,茂州面临着什么,赵载校很清楚。

  “周正,这次,孤想让你领军前去茂州!”赵载校看着周正认真的说道。

  身为大乾蜀王,赵载校看似地位尊崇,但是比起当二皇子的时候,他失去了更多,比如他的蜀王府不能养将了。

  这也是他看重周正的原因,府兵出身,还是从牡丹内卫一手带出来的人。

  “诺!”若是苏策在此,他就会发现比起之前那个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周正,现在的周正寡言少语,脸上尽是肃然。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