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94年最后两个月_重生在台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兰德信又把矛头转移到了笔记本市场上。

  台湾地笔记本生产商主要是为了外国品牌企业做产品代工。虽然利润空间很大可是纳兰德信认为以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代工生意必将不会成为一个正常企业成长的最佳选择。而做自己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展方向。

  因此在考虑分析之后纳兰德信就联系赵子明共同出资收购台湾的笔记本代工公司并且借此骨架开自己地品牌。而产品的主要市场则是针对例如内地、非洲等展中国家和不达地区。

  而产品路线自然是走廉价实用型。

  赵子明从儿子那里也清楚的知道似乎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因此就同意共同出资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出资收购一家比较不错地笔记本代工公司。另外投资在内地兴建新的工厂。

  当然。由于台湾对部分高新技术和产业地限制。有很多产品元件是不可以在内地生产的。

  这样一来就加大了产品成本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技术总是可以把元件生产也转移去内地的。因此新成立的明德科技展有限公司就在两岸正式挂牌成立。而生产线也不需要多加改动。只要换个品牌就可以重新生产。

  如此一来明德笔记本就这样走进了内地市场。

  总的来说企业在内地的展度。是未来年代的人所不可以想象的。几乎可以看见的都能成为赚钱的门路。每一样产品都可以赚取极大的价值。

  和改革开放初时不同那个时期内地没有“市场”。没有买方市场同样也没有卖方市场。但是一经开放之后大量的需求使得所有的商品都成了“急需物资”。

  赵文凯的记忆中就常想起小时候街道的大妈大婶成天的从广播里听到酱油、米醋、豆油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产品“调整价格”或者是“供求失衡”等相关的消息。然后就看各家各户在家里囤积大量的没有实际用处的商品。

  回忆下那个年代的事情现在觉得好笑实际上这也是市场经济成型前的必然过程。毕竟市场对当时的人而言太陌生了。

  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内的“传统商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却不能满足当时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随着台湾和香港甚至是外国企业的进入外界的新型产品就蜂拥进入内地市场。

  而在这个时期也是个体经营者积累原始资金的最佳时期。随着后来的逐渐扩大和开放进出口限制这部分人也慢慢成为了大企业的老总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地企业家。

  外资商家同样的把手里“不值钱”的“淘汰商品”一股脑的以出实际价值几倍的价钱全部“倾销”到了内地市场。

  举个例子。以通讯市场而言当国外正在使用数字信号的通讯工具的时候这些商家卖给内地的永远都是淘汰了两三代地仓库旧货。比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