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章 夺舍代价_钓鱼佬德鲁伊在异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绝对会引发众人的联想。以人性之恶,届时必然会有人提出‘杀一人而肥天下人’的所谓正义。

  如此一来,似乎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多角色,多身份,多体系,分摊宝物之重。

  于是,草草吃了些干粮,喝了些热水,罗博就开始制造替身。

  荆棘之主带来的这一能力,如果能作为载宝之物,那他就实现了内部消化,算是最好的一种。

  因为星魂虽然在躯壳利用方面,堪与巫妖媲美,但也不是没有代价。总体而言,代价大致有三。

  首先,记忆融合的代价。

  以罗伯·席安为例,他如今就显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开始渐渐分不清哪些记忆是属于他的,哪些记忆是属于身体原主罗伯·席安的。

  这个问题其实他在穿越之初就开始忌惮了。

  当时让他长吁一口气的点在于,罗伯·席安的记忆,他是以第三方视角获取的。

  再形象些说,就像看一场无比逼真的3D电影,很多点确实会引发共情,同喜同悲,但终究还是跟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差异。

  因为人生经历,决定了人的悲喜是不同的,有些罗伯·席安觉得特别难以忍受的,他就觉得也就那样,反之亦然。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主观认知充分融合的事,就等于没有被强行喂屎,他的三观还是他的,没有被强行加塞和扭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去考虑一个新问题。

  人的三观是以怎样的一种模式存在的。

  当分析这个问题时,信息数据库这个概念,最先浮出水面。

  他分析认为,记忆信息,对人的三观影响是最大的。

  再深化分析,记忆信息的强度,决定了关联性的强度,决定了三观认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信息强度,关联强度,左右认知。

  它甚至能形成惯性,让人在失忆后,仍旧保持固有的趋向,一旦违背,就觉得不舒服。

  而他一度之所以能松口气,就是因为罗伯·席安的记忆信息强度,并不等于他的记忆信息强度。

  比如罗伯·席安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双亡,这对他影响极大,一些相关观点不可避免的显偏激。

  而他的青少年期是父母健在的,他认为罗伯·席安的认知偏颇,共情度也有限。

  如此一来,罗伯·席安这方面的认知,对他而言,最多就是可供参考的一个思路,让他能更好的理解类似罗伯·席安的人,在这方面是如何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

  但信息关联性不强,他还是以自己的认知为主,甚至有可能因长时间不调用相关信息,信息渐渐模糊化,直至遗忘。

  他感觉人的记忆信息运转模式,在这方面跟电脑很像,经常调用的信息,就储存在内存里,便于及时响应。

  使用越频繁,记忆强化性就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