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6章 国内上映!_从今天开始当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秉发现上座率挺好,在百分之七十往上,再仔细想想影院的排片率,这个票房要爆炸。

  大多数观众都是聚精会神——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今儿是个破题,文章还在后头哪!”

  “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

  全片近三小时,看完之后仿佛经历了一个时代。

  影片的魅力!

  就好像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整个人要缓几天才能回神,好的作品一定带着极强的思想和内容。

  《霸王别姬》肯定无法和《白痴》相比,但在电影里,史诗感扑面而来。

  普通电影院观影,是不可能电影结束会起身鼓掌什么的,因为这个行为就不现实。

  但在电影的演职人员表滚动时,影厅爆发出“嗡嗡”的轰鸣,现场议论气氛热烈。

  “难怪白帝可以是三轮满票,这尼玛夸张的演技!”

  “太绝了,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可以是国产电影的top1。”

  “李梦露、董巩、袁项师包括那几个童星都很精彩,星光熠熠,但黄白游是太阳。”

  “好可惜的结局,虞姬自刎了。”

  等等,一溜的好评,夸电影和夸黄白游的表演。

  海阵、阚桃、陈秉三人也心满意足地走出电影院,表情是愉悦的,但心情却是沉重的。

  愉悦的表情是很浅显的情绪,因为看了精彩的电影,好似吃了一顿美食。心情沉重是电影里角色们的结局,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以及上吊自尽的菊仙让人如鲠在喉。

  “我什么时候能执导出这样一部作品,导演生涯就没有遗憾了。”阚桃感叹,“画面、调度、剧情完美的熔为一炉,杰作!”

  阚桃认为自己表达得可能不够清楚,又补充,“哪怕我执导完,今后不拍电影,或者拍的都是狗屎。”

  “桃子哥,你真的在想桃子吃。”陈秉说一句,“这类电影吧——如果主演不是老总,我都怀疑拿不到龙标。”

  “况且,如果登上巅峰,再下降的话,压力会很大。”陈秉话锋一转,“我要求就没这么高了,只要我的电影能请来老总当主演就好。”

  这话倒是引起了阚桃的共鸣,“当导演的,谁不想请十三哥呢?”

  陈阚两人的谈话,让身旁同为演员的海阵心中一阵感慨,似乎是国内影视圈的共识——能请到黄白游,是为作品增色。

  这个“共识”是谁锻造的?

  魏洺?于墨?

  又或者是所有和黄白游合作过的导演。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句话就道出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海阵越发佩服黄白游。

  人戏合一很难,而要演出一个角色,角色本身就是人戏合一的艺术家,更加艰难。

  但黄白游完成了,且演得太出色了,海阵决定找机会二刷。

  尔后,三人组找一个安静的茶楼,就这刚看的影片品茗聊天。

  聊到冲突的地方,包房内有剑拔弩张之势。

  “这个故事就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老总的角色基本是个女人,他是喜欢师兄段小楼的。”

  “我不赞同,程蝶衣爱的是霸王,他把自己当成了虞姬,他走不出来,不疯魔不成活这才是十三哥演绎的东西。”

  “别争了,给我面子,听我一句,你们这样想就是把剧本想片面了。程蝶衣从小开始被阉割,以及出不了戏都是确实存在的。”

  ……

  电影交谈各有喜好,剑拔弩张的原因是上头时,往往认定自己的喜好是正确的,且带有唯一性。

  有三个人就有三个霸王别姬,海阵、阚桃、陈秉看待影片的角度皆不同。

  唯一的共同点,或许就只有“霸王别姬是好片,在国内引爆只是时间问题”。

  能不能火出圈,正主黄白游和于墨丝毫不担心,毕竟质量和口碑摆在那里。

  所以于墨返回港台各种上节目,大有“衣锦还乡”之感。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