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六章 太平王_武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玄相王高颎,是大隋帝国担任丞相执政最久之人,一些大隋老臣,还是习惯称之为高相。

  当然,这也是众人对高颎能力的认可。

  御天王鱼俱罗想了想,干脆挑明问道:“如今离军正在全赶来吧?我军撤离?”

  “……”

  高颎嘴巴张了张,感觉喉咙颇为沙哑,似乎有什么东西堵着,想说又说不出来。

  此次大隋帝国,出动四大天王、两位名将,还有银妖裴元庆,千万大军,耗费无数钱粮东伐,如今已折损数百万大军,就这么撤离,别说其他人,高颎自己也说不出口。

  “就此撤离,不但我方此次东征,战果不大,我国就此危矣!”

  高颎沉默不答,鱼俱罗摇了摇头,叹息提醒道。顿了下,干脆挑明说道:

  “此次,我方低估了东都和唐军。以老夫看,如今摆在我方只有两条路,第一,汇聚军力,再次强攻东都,迫降唐王,在离军赶到前占据东都,如此,自可据城抵挡;第二,调派大军,继续夹攻函谷关,此乃攻打东都无果的下策,却必须拿下。否则,我国面对离国,将无险可守,无城可依,我国危矣!”

  此次大隋东征,趁着唐**力空虚,颇为顺利地势如破竹从西都打到东都。反过来,占据大半江山的离军,也能仗着兵多将广,从东都打到西都。

  大隋帝国想和离国抗衡,最佳选择自然是攻陷东都,以东西二都,镇压天下。次要选择,就是攻陷三大雄关(函谷关、平津关和伊阙关),把离军挡在关外。

  否则,大隋帝国面对离军,将会对离军全面敞开,让离军可以直袭西都,这可不是好局势。

  日暮西山的大隋帝国,面对如日中天的离国,大隋文武的压力很大,颇有苟延残喘之势,很多事却不得不为。

  日子终究要过,总不能感觉没希望了,就破罐子破摔吧?大隋帝国也不是没东山再起的希望。

  高颎想了想,看向众人说道:“老夫有个想法,想调走阴帅屈将,坐镇平津、伊阙二关,预防万一,今日二关附近出现越来越多离军的探子,恐怕颇有图谋。”

  阴帅屈将,如今正枕兵东南二方,提防离军突袭和守关唐军回援,自然不能轻离。

  高颎此举风险不小,自然得诸王同意,毕竟大隋四王平级。

  “有可能!不过,离军难道还想把我军封死关内吗?就不怕崩掉牙齿?”

  鱼俱罗点头应道,说到最后冷笑连连。顿了下,又看向高颎问道:“高相的想法,显然不只是这个吧?”

  “老夫已经派人请太平王出山,让他率领一军,攻打函谷关。同时,希望镇武王能率领一军,夹击函谷关。无论如何,函谷关必须拿下,不可再拖!”

  高颎点了点头应道,有些怅然和决然说道:“我军,终不能就此撤退!就算无法攻陷东都,也得打残唐军,打出我军威名,就算让离军捡了便宜,也得做。否则,有损军心民心,更无法向朝廷交代!”

  在场众人心中一凛,高颎如此部署,有点交代后事的感觉,这是打算不惜代价,硬撼东都了!

  “太平王?!他会出山吗?”倒是镇武王贺若弼,眼神一亮,又颇为怀疑问道。

  认真说来,大隋帝国有大隋十王,而非大隋九王,以示十全十方,昌隆万世。

  可惜,不但大隋十王未成,连大隋九王也纷纷退隐,让大隋国运逐渐削弱,最终落到眼前局面。

  对于大隋九王,两任隋帝还顾念旧情和功勋,明列罪名,暗中退隐交权即可。

  太平王,是大隋帝国先帝隋文帝,唯一下令诛灭之王,他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会出山相助吗?(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