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管仲的富民政策_賈志剛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鮑叔牙灰溜溜地回到了齊國。

  在路上,他在考慮一個問題:「在管子面前,我是不是很沒有面子?」

  最終他考慮明白了:「與管子相比,我根本就不該考慮面子的問題。」

  所以,回到齊國,鮑叔牙直接去找齊桓公了。

  「老師,別擔心,咱們接著干,這次給你六百乘戰車。」齊桓公怕老師不好意思,自己先開口了。

  「主公啊,你知不知道,咱們錯了。既然明知道管仲比咱們高明,為什麼不聽他的呢?再這樣,只怕他就離開齊國了。聽他的吧,別打了。」鮑叔牙是個實在人,知道錯了他就會承認。

  其實,齊桓公也在反思,他也覺得還是聽管仲的比較好。

  【偉大決策】

  內閣會議。

  「各位愛卿,我錯了。」齊桓公上來直接認錯,大家都吃了一驚,還沒有國君這樣爽快地認過錯。

  管仲鬆了一口氣,他最擔心齊桓公上來就說「咱們接著跟魯國干」。

  「從今天開始,仲父全權處理國內國際事務,各位有什麼事情,首先要報仲父。仲父認為他可以決定的,不用請示我。認為需要跟我商量的,隨時來找我。散會,我要打獵去了。」齊桓公說完,轉身走了。

  就這麼簡單。

  有的時候,歷史就這麼簡單。

  管仲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了。他制定了兩個原則:一、穩定壓倒一切;二、先富民,後強國。

  我們來看看管仲是怎樣治理國家的,看過之後,不要不相信,不要以為管仲是美國總統,管仲就是管仲,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有人說中國重孔子而輕管仲是這個國家最大的悲哀,也許事實上確實是這樣。

  【首先,構建和諧社會】

  一個國家怎麼樣才能和諧呢?怎麼樣才能穩定呢?管仲認為,分業管理是要點。他把老百姓分成四個類別:士、農、工、商。這四類人之間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們之間最容易出現矛盾,也容易使人見異思遷,導致社會混亂。

  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業、三國五鄙制度。讓士、農、工、商四民互不雜處,各歸所屬,父子相襲,安居樂業。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於國都,農民居於郊野。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家和高家各管五個鄉。

  國都中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就是「三其國」。每級各設官長,各負其責,每年正月鄉長向國君報告治理情況。對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十邑為一卒,十卒為一鄉,三鄉為一縣,十縣為一屬。這就是「五其鄙」。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匯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