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二章 决心_浴火重生195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袖讲了很多。

  中国的历史,只要是分裂,就必然衰退。

  明朝就是因为士族与朝廷与老百姓分裂,东林党为了一己之私,枉顾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卖国投降。这不是一两个有气节的东林党人能够挽回的,是一整个阶层的背叛,所以崇祯皇帝才说天下的文人皆可杀。满清以来,满人因为小民族,为了自己的统治,既不能让士绅集团掌权,又不能让老百姓起义乱了整个国家。

  于是拿士族打老百姓,拿老百姓内斗士族,强化民族身份和等级观念,让士族垮掉的同时采取了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都不知道,不相信了。

  民族分裂对立,民族内部也分裂对立,从而当国家在受到侵略的时候,各自为战,毫无反抗的能力。

  土地革命,不仅仅是简单地分田到户,而是要明确地保证资源分配制度的公平性,要反对土地兼并和对公共资源的肆意占用,这就必然要反对商业化。

  要加大公共资源的比例,当然也要加大对公有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公有制经济,保证公有资源的利用,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

  领袖再一次提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

  要保证分配体制的公平性,就必然要反对阶级的形成和思想,在土地改革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削平和解决阶级矛盾,这是当前要坚持十年到二十年的任务。也就是说只要领袖还活着,他就要坚持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阶级斗争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思想,通过实实在在的乡镇建设,改善基层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行移民屯边,控制国家的领土。而不是把人向城市,向工厂集中,不然谁来守边?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民族融合,不分你我。你都不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凭什么要相信你,凭什么融合在一起?

  黄彬提出了在社会需求基础上组织生产、保障供给的思想,和发展生产力、加强贸易交流的思想几乎完全对立,但是却符合领袖的要求。事实表明并不会降低工业发展速度,反而是全面发展。降低的只是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这也这降低了国家内苏联的依赖程度。

  缩小那些大而不当的工矿业产能规模,把精力集中在军队和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方面。这一两年,领袖已经尝到了甜头。脚下的,比老大哥都只强不弱的铁路系统和装备就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些别的例子,比如大炸弹和导弹的研制,那不是黄彬这个层级的人能够听的。就算是知道也不能讲给他听。

  大炸弹和导弹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大规模的战争就可能不会发生。

  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需要付出代价。

  压制工业规模,降低老大哥的依赖程度,必然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