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九章 阔绰的崇祯_东厂督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远,如今朝廷上下从六部到内阁,整天都在商议论功行赏的事情。但是因为北伐军中既有官军,又有魔教、武林联军,成分复杂,也让封赏的工作复杂了起来。

  比如对于魔教,你不赏不行吧?但是赏,你总不能给他加官进爵吧?而纯粹发点银子打发也不行,所以还得授点虚衔,这个虚的头衔怎么给,那可就有讲究了,现在礼部的一帮老学究们天天在琢磨这事儿呢。

  不过,有些封赏可以慢慢来,但是犒军的银子倒是可以快快发。

  又经过一年,崇祯现在手上可不缺钱。

  因为新政,在崇祯五年总计收到税赋计七千八百三十万两!虽然因为是新政第二年,尚未达到一亿两的小目标,但这个数字也绝对能让崇祯阔绰地像个暴发户了。

  不过,如今朝廷的开支也大。

  你想啊,全天下的官员、将士的开支,都提升了三倍!

  而且为了推行新政,全国建起了各种各样的衙署,比如海关衙署、海关码头、提刑衙门、税务司等等,哪个不需要大把的银子撒出去?

  不过,刨去所有开支之后,崇祯五年国库尚有盈余二千八百多万两!

  要说这笔钱,按照秦书淮的规划,本来是要拿出很大比例用来兴办教育、兴建官道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但是崇祯这家伙穷怕了,这一年里几乎没怎么干这事。

  倒不是他真抠,他想的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国库里先存他这么一笔银子,至于秦书淮说的什么“基础工程建设”,那晚一年也不迟不是?

  秦书淮大概也知道崇祯的心理,所以也就没说什么,毕竟反过头来想,要是他是崇祯,恐怕也会这么干!

  于是,北伐军归来之后,崇祯一下子拿出了四百万两犒军银!

  并且宣布,所有阵亡及重伤致残的士兵,其家属可每月领抚恤五两,连续领十年。

  这还是只针对回来的这部分士兵的,至于去了朝鲜的他另有嘉赏。

  一下子,每个兵都领了八九十两的赏银。

  加上前面几次的赏银,以及每月按时发放的军饷,现在你随便拎出个小兵,人家大手一挥甩出一张一百两甚至更大面额的银票,一点都不稀奇!

  就这么说吧,现在这些大头兵如果卸甲归田,足够体面地置个家娶个媳妇儿了。

  要放在以前,谁敢想?

  但是这点钱够吗?

  不够!

  接着当兵,再当个七八年,他们相信自己那会儿再卸甲,那就下半辈子彻底不愁了——朝廷都说了,凡服役十年以上的老兵,只要立过一次军功以上,每月可享例银3两到10两不等。

  这待遇不光朝廷兵心动,连武林联军的兵都心动。

  所以虽然北伐结束了,但是在秦书淮没有下令解散之前,所有兵马都原地驻防,没人提回家的事儿。

  当然,也没人敢提。

  因为他们现在是兵,令行禁止的思维,在经历过这么多次血与火的洗礼后,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

  只要秦书淮不下令解散,他们就会永远存在。

  登陆作战!

  如果无法在缅甸南部的港口登陆,那么大军只能从云南等地的陆路出发,先进攻缅北。

  缅北是什么地形?山地,茫茫无边的山地,和苍茫无边的原始森林。

  而且,为了抵抗中原,历代以来他们不知道在这里修建了多少工事。

  试想,土生土长在这里的缅甸人,只要屯重兵于此,凭借对本地的熟悉以及坚固的工事扼险而守,得多强大的军队才能打过去?

  阅读东厂督公最新章节请关注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