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05章 以德服人(求推荐票!)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回来。

  太史慈听完田畴的介绍,觉得有理。他兵力有限,不能举目皆敌,如果乌桓人肯改弦更张,充当马前卒,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

  太史慈随即向田畴介绍了自己的化胡论。根据南阳、吴郡诸多学者的研究,三代的华夷与春秋的华夷不是一回事,与现在的华夷同样不是一回事。就拿孔子说过的九夷来说,原本是指鲁国以东的东夷,也就是现在徐州境内的人,徐州的徐就出自九夷之一的徐夷,如今九夷早已经融入华夏,九夷的后裔有不少成了徐州的大族,徐姓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如此,华夷之辨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胡人经过教化,可以变成华夏衣冠,而华夏衣冠一旦衰弱,也有可能变成蛮夷。身为士,不仅仅要维护文明,更要拓展文明,德化四方,不能固步自封,只是给点钱粮,治标不治本,而应该努力化蛮夷为华夏,天下一家,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边患。

  太史慈说得诚恳,田畴也听得认真。听了阎柔的介绍之后,田畴就觉得太史慈绝非等闲武夫,如今亲耳听太名慈解说化胡论,虽然没什么引经据典,但立论扎实,眼界也高,丝毫不亚于那些高谈阔论的儒生,非常合他的胃口。田畴曾奉刘虞之命去长安献贡,接触过不少饱读诗书的官员,但那些人大多固守华夷之别,却看不到华夷之间有转化的可能,甚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以至于对边郡人都抱有鄙视之心。

  像太史慈这样致力于化蛮夷为华夏的中原人曲指可数,甚至可以说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即使是孙策,当初见面时也只是说要横行漠北,驱逐胡虏,没有提出化胡这样的高论。不过孙策任命太史慈为都督,负责幽州事务实在是太英明了,这个人选万里挑一。

  田畴非常满意,与太史慈一见如故,引为知交。

  两天后,公孙续率部赶到卢龙塞。他不仅带来了三千骑兵,还带来了不少干粮,包括大量的鱼干。孙策招募了不少渔民在海中捕鱼,将捕上来的鱼分割内大小适中的肉条,用盐腌成鱼干,能够保存几个月而不变质,食用的方法也简单,只要烧一些开水,将鱼干放进去煮就行,连盐都不用放。万一连烧水都没时间,也可以生嚼,就是口感稍微差一些。鱼干方便携带,又比粮食耐饥,可以带得更多,走得更远。

  公孙续之所以现在才来,就是在等这些鱼干。

  看了那一袋袋的鱼干,田畴等人目瞪口呆。他们早就知道孙策有钱,也舍得花钱,但眼前这一切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全员披铠也就罢了,连吃饭这样的小事都这么肯花心思,还有什么事是他们想不到,做不到的?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用鱼干代替部分粮食是一个创见,不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