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册立_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被褥上绣一个“岐”字宣誓主权。

  本来这就行了的,谁知道第二天褚琰就把柳岐抱到侧院里去,在床上折腾了一夜。第三天则又换了个院子。

  一段时间下来,整个东宫的院子都被他们祸害过一遍了。

  前朝之上,逐渐定下了安顿南方原晋民的章程和南晋皇族的处置办法。

  承兴帝这可发现了立太子的好处,以前他自己提出个什么想法,下面臣子总要争论一番,这个说“三思”,那个说“慎重”。

  承兴帝自诩是个虚心纳谏的贤主,做不出因为政见不一便惩罚文官的事,只好把事情往后搁一搁,先任他们吵几个来回,虽然最后自己的目的多半也能达到,但是多少浪费了些时间。

  现在就挺好,只要章程出来了,丞相说一个“可”,褚琰说一个“可”,他再说一个“准”,百官见朝中权力最大的三人都觉得行,自然也没什么可反驳的了。

  这种父子齐心,君臣齐力的场面堪称一段佳话啊。

  承兴帝想想就觉得高兴极了,有这么个朝上能分忧,朝下能贴心,还自觉地不与朝臣走太近,哪儿都能让他放心的太子,自己起码少操了一半的心。

  正月未出,褚琰上奏提出了吏部改革。

  这也是早有准备的事,毕竟现在朝中能担大任的官少,偏偏南晋收服以后,南边各州县还得下派官员,哪怕承兴帝已经决定明年再开一回恩科,也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用。

  于是褚琰便提出将新科进士和新举人下派成父母官,再把南方分成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

  一个镇南监察司,来监督这些地方官的工作,同时每个地区实行什么政策都需由监察司审批,父母官不得擅自做主,如此便不用担心这些上任的新官没有经验或是胡作非为。

  皇太子受封后头一次主动提出个政策,朝臣们都有心支持一下,加上这个监察司只是临时设置三年,不是永久的改革,反对的声音自然少了许多,没多久便风风火火地推行起来了。

  彼时四皇子褚泽只当与自己无关,可逐渐便发现许多投靠自己的臣子都被提名要调动到地方上。

  他起初倒也没起疑,毕竟最近朝中臣子被调动的多了去了,但也就是先提个名,没过几天说不定就又换了人,谁知道后来偏偏就这么定下了。

  其实同时被调动的人很多,褚泽的人被调动的理由也没什么破绽,可他一想到这个事是太子主导的,便忍不住怀疑褚琰是在针对他。

  他一时有些急了,终于趁着褚琰在朝上提起确定名单一事时,上奏说那即将远派的吏部郎中经验老到,功绩甚高,实在是不适合离开吏部这个位置,应当换人。

  别的不说,吏部可是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褚泽好不容易在吏部挖了这么一个人,要是调走,之前的努力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