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之道_万道长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启走在玉的店铺中。

  价格真是……出乎预料的低廉。

  大部分的玉材,都比同品级的天材地宝要便宜许多。

  有些凡品几乎和肉差不多。

  好像他们并没有囤积居奇的意思。

  应该是全民佩玉的习惯,所以唐国特意做了如此的调控?

  这么一想,还真有可能。

  对了……

  李启突然意识到,之前在和鸿胪寺官员交谈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唐国的交易之中,好像并不追求‘利润’,仅仅只追求适当的劳动回报,也就是只需要付出劳动的价值,而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商品利润增殖。

  只是买东西一定要付出额外的金钱,制造利润来让商家‘赚钱’,这个事情已经刻在了李启的脑子里,让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但是在这里,自己刚刚买的东西,全都是成本价加上一些辛苦费!?

  整个社会完全没有冗余利润的空间,换而言之……几乎所有商品,本质上都是劳动和原料的互换,如此一来就完全杜绝了囤积炒货和剩余价值导致的金融危机。

  周期性金融危机怎么来的?

  商品成本价值一两,但要为了获取利润,就需要盘剥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者,使之产生剩余价值,一边在市场上加价,最终卖出二两,甚至不止。

  商品价值一两,却卖出了二两,结局就是钱的数量会比商品更多,以至于大家手里的钱买不光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导致大量商品堆积。

  堆积之后,为了清仓必然降价,最终引发价格崩溃,产生金融危机。

  当然,李启也知道缓解这种方式的办法。

  那就是债务。

  劳动者的钱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没关系,我借钱给你,这样你就买得起了。

  通过消费主义和超前贷款,让人提前贷款购买商品,就能够让‘债务+收入’买得起已有的商品,如此一来,市场就能够继续运作。

  但这是有极限的,一旦到达那个还不起的极限,也就是债务多到负担不起了,那就会造成第二种金融危机,也就是‘次贷危机’。

  所以,唐国想出了解决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办法,跳出了私有社会的樊笼?同时还通过市场调节了劳动力贬值的问题。

  那自动化的大工厂工业,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是怎么运作的,劳动的积极性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们怎么做到的!?

  李启不明白,他的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只够他分析到这一步,往后唐国是怎么做到的,他想象不出来。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哪怕是具有大量需求的玉石,在这里也涨不起价格来。

  这规矩……果然是贯穿一切啊,连这方面都能考虑到吗?

  李启叹服。

  越是阅览这些,就越是对人道感到敬佩,同时也有些畏惧。

  在统合资源,降低内耗这方面,别的道统不敢说,起码巫道是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