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群人来求知己_唐朝好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一群人来求知己

  王平安张大了嘴,合不拢,也没法合拢了!自己什么时候成的文坛领袖啊,这个名头按到自己的头上,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此时,他的面前,黑压压跪着一大片的士子,这些士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能给王领袖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能特别关注一下自己,那就更好了!

  士子们来拍他的马屁,实也怪不得他们,在现代人眼里,可能是太功利了,但在唐朝,这很正常,甚至说是一种风尚,是士子们进入仕途的正常,且正规的途径!

  求知己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扬名,后求知己。这种方法具体操作起来是这样的,先把自己的诗稿发出去,送给人们看,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酒楼,或者歌舞坊,如果能被班主选中,让歌姬们传唱,那就最好了,名声可以立时传扬出来,这样的做法,所要达到的目地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等到名声扬出去后,这个士子便去参加达官显贵们的宴会,或者诗文会,在会上将自己的诗当众念出来,让别人知道,这些诗就是他做的。这样做所要达到的目地是:那个有才华的人就是我!

  比如以后会出现的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等大诗人,用的这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成功的几率很高,很容易一举成名。但对于士子本身的水平,要求却是极高,只有大才子,才能用好这种方法!

  对于普通的士子来讲,他们是极难做到先扬名,后求知己的,他们只能用到第二种方法,即先求知己,后扬名。第二种方法带有明显的目地性,求知己,就是为了让知己替自己扬名。可以这样说,第二种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功利行为,是典型的先拍马屁,然后再抓着马尾巴,让马带着他跑一程!

  既然是功利的行为,要拍知己的马屁,那大模大样的就肯定不成了,是肯定要恳求,哀求,甚至苦苦跪求的!这便形成了一种风气,士子们要到“知己”的家里,或者能看到知己的地方,跪下来,手捧着事先写好的诗稿,呈给知己看!

  如此一来,求知己,便成为科考之前,长安的一种特有景观。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给知己下跪,不但不会被人瞧不起,相反,如果当真被知己看中,向朝廷推举,从而使这个士子得中,那么还会被口口相传,成为一大美谈!

  见王平安目瞪口呆,一个跪着的士子忽然大声念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士子们立时齐声相合,念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正是王平安在诗文会上所做,曾引得众人大感兴奋!

  念罢了诗,忽然间,有几个士子们跳起身来,拔出腰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