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的病稍微见好_唐朝好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乌毛信,古称羽激。最早是用二吴长的木简为书小面插石习刁,以示事情紧急,展到了唐朝,便不用木简了,只在信封上插上羽毛。鸡毛信一般只用来传递紧急军情。平常的事情是不会用到鸡毛信的。

  这道鸡毛信形式的奏章已经被启封了,王平安打开看去。见奏章的尾部,用朱砂批红,看笔迹是李世民批的。批复很简单,是命令军队大张旗鼓地操演,以示威慑。

  再看奏章的内容,竟是突厥的军情。奏章的内容很长,总结起来就是由于唐军趁辽东秋收之际,出兵劫掠高句丽,使得高句丽乡村的百姓都逃进了城去,乡野无人。唐军撤兵后,辽东附近的部落,都跑去趁火打劫,强占高句丽的土地。

  高句丽人都敢和唐军对着干,当然不会怕别的部落,待唐朝大军撤退后,高句丽军立即出兵驱赶跑来占的的部落,由于那些临近辽东的部落。都是各自为战,并不统一指挥。结果几场大战下来,被高句丽人各个击破,败逃回了草原。

  虽是败逃,但部落里的牧民仍旧抢到了大批的财物,在高句丽时还好。敌人都是高句丽军队,但一回到草原之后,各个部落便开始互相打了起来,你抢我的,我抢你的。

  乱打乱战予后,不少部落的牧民失了牛羊财产,冬季又快来临,牧民们没了过冬的物资,大乱便即开始,强大的部落到还好说,那些小部落被打散,牧民们只好南下。关,想来大唐碰碰运气。

  大唐对于这种事,向来处理得很有经验,草原上越乱越好。各地守军牢牢把住关口,不许牧民入关。但是大唐在关外也有州县呢,这些州县却是挡不住成千上万的牧民冲击的,牧民深怕熬不过去这个冬天。为了生存,只能拼命一搏,进攻这些关外的州县。

  结果好几个州县的周边被劫掠,所幸牧民没有统一的指挥,又不擅长攻城,所以在这道奏章来之前,尚无城池失守,但情况却也不妙。

  边关的事态从东向西展,冬天越近,牧民们奔袭的度越快,为了能熬过这个严冬,他们只有不停地去寻找,去劫掠那些尚没得到消息的村镇,所以他们必须要比唐军报信的人跑得快!如此一来,从东往西打过去,结果弄得边关各地,均皆吃紧。

  这道奏章就是说这件事的!

  王平安看罢,心想:“牧民这种劫掠方法,可不就是游击战术么,哪里弱就打哪,打完就跑,打完就换地方,绝不停留,想追他们都追不上!”

  他又看向李世民的批复,点了点头,这个批复好。让边军大张旗鼓地操演,说白了就是吓唬那些游散牧民,让他们不敢靠近城关,这些牧民虽然英勇善战,但毕竟都是战败的人,又有即将到来的严冬所迫。必不敢在哪个地方多待,一旦看到唐军有准备,他们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