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4章 开元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募兵制还不会因为临时抽调士兵,而贻误战机,更不会耽误生产等。”

  长孙无忌直接唱反调。

  “难道朝廷现在的十万北衙禁军做为常备兵还不够吗?”

  张超笑道,“十万禁军常备军当然是不够的,而且禁军这个制度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士兵终身制,容易出兵油子。我们的新军制,士兵是义务兵制,当三年就回家,当的好的可以升士官。就连士官和军官,各级都有规定的服役年限,在服役年限内表现好有军功可以晋升,如果不能晋升,就要退伍回家,防止出现兵痞兵油子,要让军队一直保持一个向上的气势。”

  不管怎么说,大唐要开拓,以后肯定会有不少长期在外作战的军队,甚至长驻殖民地的部队。府兵制这种临时征调的农兵是不合适的,这种军队适合于守,不适合于攻。

  若是让府兵常年在外,这府兵谁干。

  大唐历史上的府兵制为何崩溃,不就是长期在外戍边得不到轮换,加上后来又均不到足够的田,又无法兑换功赏,于是大家都不愿意当府兵了。那些军官、地主子弟更不去当府兵,府兵制也就烂了,到最后无兵可用,只能行募兵制。

  但后来的这种募兵制,基本上是终身兵制。

  这些募兵的待遇越来越差,甚至到晚唐五代时,当兵的都是地方上抓的那些什么各种罪犯等等,为了不让士兵逃跑,甚至还要在脸上刺字。

  从唐初人人争着当府兵,当了府兵有前途,到了晚唐时,当兵就变成了下等人,跟囚徒一样,这样的军队如何有用?哪怕晚唐不少军队能打,可却毫无军纪,毫无理想,造反跟家常便饭一样随便。

  那是一支没有了荣誉感的军队。

  张超希望打造的是一支精英集团,军队里是精英,在军队里能有上升通道,但也有优胜劣汰。

  能留下的,都是精英,待遇也会很好,要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军人荣誉感。

  哪怕是从军队里出来的退伍义务兵、退伍士官和军官,张超也希望这些经历过军队大镕炉改造过的人,能成为大唐地方上的精英,成为楷模。

  张超的兵制改革提案做的很详细,是有备而来。

  计划把原来大唐的五个大都督府不变,但过去的南北衙,改成陆海军。然后南衙十二卫北府六军,改成各个军。

  重新调整军队部署分布,以营团为单位把这些兵驻扎在大唐各地。旅、师、军平时只保留一个指挥部,是和过去十二卫一样不能直接统兵的。

  遇打仗时,皇帝选将,内阁、枢密院调兵,兵部给兵符,负责后勤补给。视战争规模,抽调兵力,组成战斗单位作战。

  和过去的卫府制,兵将分离其实还没变,统兵权、调兵权、发兵权也还是分离的。

  这样做还是为了保证军队这把锋利的剑,得是完全受控制的。

  这个兵制改变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后大唐有常备军,士兵长期驻防、训练,朝廷随时能调拔使用。

  至于改革后的唐军数量,张超计划削减二十余万,保留六十万的海陆数量。但战斗力相比过去,却是提高数倍,因为这六十万全是常备军。

  大唐六千余万人口,拥有六十万常备军,一百比一的比例,其实也不算高,尤其以如今朝廷的财收,完全负担的起。

  这六十万常备军中,军官数量占比百分之五,士官数量占比百分之二十,义务兵占比百分之七十五。

  这意味着以后大唐长期保持三万武官,和十二万士官,义务兵则达到四十五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数量最大的义务兵,也会是流动最大的。

  与之配套的是朝廷还会建立众多的军校、士官学校。培训指挥、参谋军官和技术军官、士官。

  “我反对!”长孙无忌只粗略看了一遍后,就扔到一边大声反对。

  “上党郡王,请说出你的理由。”张超不急不燥的对他道。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