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6章 大手笔(给为丶万赏加更!)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粮食的输入。你说,这不重要吗?”

  灵州本来就有了百万亩田地,新增百万亩,意味着灵州会有两百万亩地。两万顷啊,还比不上关中的粮田数量,但关中的人口数量却是灵州的几十倍了。

  灵州地多人少,兼有畜牧之利。两百万亩粮田,正常年景,丰收的话,能产七八百万石粮食,灵州现在不过十来万人,就算再翻两三倍,那也不过二三十万人,一人就算按高标准的十八石算,也不过需求五六十万石粮,这就意味着灵州,能成为整个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仓。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这意味深远,比一年多收几十万贯钱税都重要,毕竟粮食这个东西是稳定的基石。大唐要控制朔方、河西、陇右,要保证京城的安全,要加强对西北外围几处的控制,甚至以后还想往外扩张,那么粮食就始终是制约的瓶颈。

  如果大唐在灵州增加了一个几百万石年产的粮仓,那意味极大。灵州可不是在东南,东南虽然粮食产量高,数量多。但从东南运到西北来,这却是万分艰难的。

  “可是这条唐渠,主干渠就得修七百里,还是十丈宽的干渠,修起来可不容易啊。何况,按你说的,要达到灌田一百万亩的目标,还得修上五百多条支渠呢,这可是项大工程。”

  “在平原上挖千里渠道,还算是比较轻松一些的。”

  “可毕竟是上千里的渠道啊,这得多少人力多少钱粮啊。”

  李超却不这么认为,这个工程看似很大,但看你怎么管理。比如说,可以把这工程分成多段,采用分段负责制。

  再比如,可以预先把能灌到的地分下去,然后想要分到田,那就必须出工出力,甚至缴纳一点钱先,这样修渠的人力、钱等都能解决很大部分。

  毕竟,分了田后,那就是给自己家挖渠啊。渠挖通了,分的地就是水浇地。没挖通,那就是块旱地,这为自己干活,积极性肯定干。

  就如同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一样,让那些资本家去修铁路,铁路修到哪,那么路两边多少范围内的土地就归他们所有。于是资本家们纷纷组铁路公司,拼命的修路。

  李超现在也准备这样干。

  历史上汉朝曾经向灵州移民七八十万人开发西套平原,而现在灵州人口不过十来万,就算两万府兵的家眷移过来了,那也就增加十万左右,远远还不到这里的人口承受底线。

  灵州就算再迁个五万户人口过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一百万亩水浇地,五万户,一户就算分二十亩地,那也不错了。毕竟是水浇地,如果再分一些旱地、草地之类的,绝对比许多关中百姓现在的情况强的多。

  毕竟关中地狭人多,豪强权贵占田又多,许多百姓在关中都没多少田地。

  而对于朝廷来说,从关中迁移五万户口到灵州,也是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