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皇上已非当年晋王五子之歌惹祸上身(4)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广见无人发话,就又点到苏威头上。

  其实,苏威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听皇上点到了自己,就说:“陛下,去年秋圣驾被突厥夷贼围于雁门时,陛下曾许诺不再征辽,鼓舞了兵卒士气,奋勇拒敌,才使雁门固守不破。如今陛下又欲征发,臣恐在军中民间引起非议。”

  “谁敢妄言谤政!”杨广正色厉声说,“还有,今后朝中不准再谈雁门。突厥一伙蟊贼,也是学了高丽藐视上国的榜样,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等到征服了高丽,朕腾出手来,一定把他杀个鸡犬不留!”

  苏威见皇上火了,再出逆耳之语恐怕要倒霉,就说:“陛下所言极是,高丽非讨不可。但就眼下情势,再征高丽无需用朝廷精锐即可取胜,而且一举两得!”

  杨广听苏威终于附和了自己的意思,脸上也就有了一丝笑容,问道:“苏卿,怎样能一举两得?”

  “陛下,”苏威振振有词,“当今四方所谓盗贼,多因衣食所迫而为寇,并不是死心塌地与朝廷为敌,故而都怀有企盼朝廷招安的心思。臣以为,陛下只需颁布一道特赦四方群盗的诏令,就可变贼为军,得兵卒数十万人。陛下将其编为团队,委将帅带领,出辽西道,浮沧海道,夹击高丽。这些人喜于免罪,必然奋勇作战,争相立功报答圣恩。这样一年之内便可征降高丽!这就是臣所谓的一举两得之计。”

  杨广听了苏威的这个主意,不怒不笑,只淡淡地说:“此事等朕想想之后再议。都退下吧。”

  群臣逐一退下,只有御史大夫裴蕴不声不响地留在了殿中。看看臣僚都走了,他凑到杨广跟前说:

  “陛下,臣以为老臣苏威出言不逊。他说赦免群盗即可得兵数十万,这就等于说当今天下盗贼竟有数十万之众!哪里会有那么多?”

  杨广一脸愠色,说:“老奸巨滑,想用贼寇来威吓朕!哼,朕先隐忍几天,早晚会有办法堵住他那张嘴!”

  裴蕴立时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含笑点了点头。

  裴蕴的祖籍是河东闻喜,祖辈父辈却都曾在南朝为。祖父裴之平是梁朝卫将军。父亲裴忌是陈朝都尚书,后被周军俘虏,就降了周室,赐爵江夏郡公。裴蕴聪明善辩,很有吏治之才,在陈朝至直阁将军。当时其父已效力大隋,裴蕴看透了陈后主荒淫昏庸,迟早要被隋亡,就暗地里致信杨坚,请求作内应,来了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平陈之后,文帝逐一审阅南陈衣冠之士,量才录用。阅到裴蕴的时候,文帝因他夙有向化之心,就越级擢拔,授于仪同。左仆射高熲不解文帝心意,便进谏说:

  “裴蕴于国无功,位却高于南陈其他降人,臣以为不太合适。”

  文帝听了反而加授裴蕴上仪同,高熲不服,遂又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