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李密化为教书先生旧时相约上瓦岗寨(1)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淮阳村头的三间低檐茅舍里,读书声不绝于耳,透过窗棂,随着微风,向着田野四处散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三间草房,其中有两间是通开的,另外一间则是作为内室,隔墙的门上悬着一幅粗布门帘。外面相通的两间屋子里,坐着十几个读书的孩子,时而诗云子日,时而词章歌赋,咿咿呀呀,读得并不整齐,更显出家塾的情趣热闹。北窗下坐着的就是教书先生,给孩子们布置了课业之后,他就一直坐在那里翻阅着一卷《汉书》。看到高兴之处,便猛拍一下桌子,呵呵大笑,有时候也连连哀叹,黯然神伤。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读书,似乎并不妨碍他的专心致志。但如果哪一个孩子读错了字句,他就会立刻抬起头来,拿起桌面上的戒尺一指,喝道:

  “你,又错了!再错,非让你尝几下戒尺不可!”

  那孩子就涨红着脸,耸鼻挤眼地出个怪相,低下头去再读,并不真的害怕。

  就是说,这位先生很有些能耐,一心可以二用。他姓刘,叫刘志远。村里男女老少当然不会直呼名讳的,都称他刘先生。

  村上的人对刘先生的身世来历知之甚少,刘先生在这里住下一年多了,无论对谁也没有谈起过,人们只知道刘先生大约四十岁,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这个女人看上去要比刘先生年轻许多,明眸皓齿,见人就笑,但从不多话。

  刘先生夫妇是一年多前来淮阳村的。那是个晚上,晚饭吃过好一会儿了,刘先生敲开村中一位长者的家门,先与妻子一起施了大礼,然后说自己嗜赌输光了田产地宅,家道破落,讨赌债的天天上门催命,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携妻出逃,流落至此,想找间草棚暂避一时。

  长者召来几个族人商议。人们见刘先生的举止谨慎文雅,根本不像那类不务正业的狂浪弟子,他妻子那双深潭似的眼睛,不时闪烁着矜持警觉的光亮,就猜想到这夫妻二人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过,既然人家不说,谁也不能多问。况且淮阳村民风淳朴,以助人扶困为美德,当时就应允了刘先生夫妻的要求。正好村头有两间草房,原是一对绝嗣老人的房产,老人相继病逝,草房久无人住,已破败不堪。村人就请刘先生夫妇暂且委屈一时。

  开始几天,刘先生二人的饮食全都村里人接济。每当有送去菜蔬粮米的,刘先生必然深施大礼,连声道谢,一副难以言说的羞窘之态。

  过了几天,人们在一天早晨忽见刘先生门上贴了张字条。村中老少几乎没有识字的,只有那位长者读过几行书,便请了他来看看明白。长者走向门首,念道:村居寂寞,如有子弟,愿作执经问字者,当尽力教诲,束脩免收。

  长者念完,捋着白须又惊又喜地大声说:“哎呀!刘先生要

  请收藏:https://m.p1se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